管理体系认证 当前您的位置:智汇源顾问>>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 14001
是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代号。ISO 14000 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重大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需求,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外文名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代号
制定单位
国际标准化组织
适用领域
环境管理
   
ISO14001:2015
目录
1.
 1 标准目录
2.
 2 环境管理
3.
 3 产生背景
4.
 4 意义
5.
 5 异同
1.
 6 标准分类
2.
 7 制定基础
3.
 8 具备条件
4.
 9 关键原则
5.
 10 贸易影响
1.
 11 国外情况
2.
 12 实施动态
3.
 13 环境管理
4.
 14 九大步骤
5.
 15 影响
1.
 16 获取证书
2.
 17 认证模式

 

标准目录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4.2
环境方针
4.3
策划
4.3.1
环境因素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4.4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ISO14001标准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
信息交流
4.4.4
文件
4.4.5
文件控制
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4.5
检查
4.5.1
监测和测量
4.5.2
合规性评价
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5.4
记录控制
4.5.5
内部审核
4.6
管理评审
环境管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组织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
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1
)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
3
) 寻求外部对它的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
)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进行认证/注册。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以及它的运行场所及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
2
、引用标准
无引用标准。保留本章是为了使本版中的章节号和前一版(GB/T240011996)保持一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略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
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g
)可为公众所获取。
4.3
策划
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
)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
)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
)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c
)他们在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
)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b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
组织应决定是否应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就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4.4.4
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
c
)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
)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4.4.5
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该按照4.5.4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
a
)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c
)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
)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
)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f
)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部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g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
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b
)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
)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4.5
检查
4.5.1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4.5.2
合规性评价
4.5.2.1
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2.2
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这可以和4.5.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
组织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b
)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度发生;
c
)评价采取措施以预防不符合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d
)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e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
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4.5.4
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要求的符合,以及所实现的结果。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4.5.5
内部审核
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
a
)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
) 是否符合组织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
) 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
b
)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的审核结果。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6
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和修改的需求,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a
)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b
)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
c
)组织的环境绩效;
d
)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e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f
)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
)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关的发展变化;
h
)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作出的,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产生背景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戈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重新评估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任务,历时若干年,在考证大量素材后,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的报告,这篇报告首次引入了“持续发展”的观念,

证书样本
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份报告一颁布即得到了50多个国家领导的支持,他们联合呼吁召开世界性会议专题讨论和制定行动纲领。
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持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提高在公众的形象以获得商品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85年荷兰率先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1988年试行实施,1990年进入标准化和许可证制度。1990年欧盟在慕尼黑的环境圆桌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环境审核问题。英国也在质量体系标准(BS750)基础上,制定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英国的BS7750和欧盟的环境审核实施后,欧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开展认证活动,由第三方予以证明企业的环境绩效。这些实践活动奠定了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基础。
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全球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开始了。各国政府领导、科学家和公众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工业污染控制的战略,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新观念。通过企业的“自我决策、自我管理”方式,把环境管理融于企业全面管理之中。
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支持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
ISO 14000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A)、环境标志(EL)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绩效评价(EPE)、术语和定义(T&D)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焦点问题,向各国政府及各类组织提供统一、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的国际标准和严格、规范的审核认证办法。
环境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维护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操作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ISO14001
伴随着本世纪中期爆发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害事件,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出现及其严重性。环境污染与公害事件的产生使人们从治理污染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要有效的保护环境,人类社会必须对自身的经济发展行为加强管理。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各类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并试图通过诸如许可证等手段强制企业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来改善环境。
正是在这种环境管理国际大趋势下,考虑到各国、各地区、各组织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工具及相应的标准要求不一致,可能会为一些国家制造新的“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提供条件,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机会,并为响应联合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于1993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期望通过环境管理工具的标准化工作,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自愿环境管理活动,促进组织环境绩效的改进,支持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
意义

企业实施ISO14001标准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变废为宝,减少环保支出,降低成本的需要。 通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排放,促进废物回收利用,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避免了罚款和排污费,从而降低成本。
许多国家明确规定生产产品的企业应通过ISO14001认证,未通过ISO14001认证已成为企业争取国内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进行国际贸易的技术障碍,因此只有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此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改善企业形象,降低环境风险,企业才能更好地占领国内外市场。

★CMMI认证★CCRC认证★ITSS认证★CS认证★DCMM认证★DSMM认证★两化融合认证★四川CMMI认证★四川CCRC认证★四川ISO27001认证★四川ITSS认证★四川CS认证★四川GJB5000A认证★四川两

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三街218号1-10-8  备案号:渝ICP备19005035号